更新时间:2014年09月04日 10064浏览
那么,民资从正式进入通信市场至今取得了何种突破?民资在通信行业中又将何去何从?
拘泥传统业务 现状不容乐观
对于民间资本进入基础通信市场,媒体和消费者是寄予厚望的。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鼓吹民间资本进入基础通信市场之后,甚至可以出现“手机免费打”的局面。应该说这种设想“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在短时间内却难以实现。从目前虚拟运营商的市场运营成效来看,尽管先后发布了多个业务品牌,也切实根据当前通信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对传统运营商尚未实现的“流量隔月不清零”等资费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但消费者对于虚拟运营商的信任度和支持度不高、依然处于观望的状态。而虚拟运营商的实际放号情况也并非如预想中的那样一路“凯歌高奏”。一方面放号量总和在当前基础通信市场的占比依旧较低,与三大传统运营商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市场影响,大多是“一阵风”的营销活动高潮过去后,后续的推广策略和举措难以跟上。
以虚拟运营商目前的发展情况为例,民间资本进入通信市场之后短时间内难有大作为,主要制约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客观制约。通信市场对民间资本尚处在逐步开放的阶段,目前所开放的基础业务、合作模式也是以“业务批发”的形式为主,虽说虚拟运营商可以在业务批发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包装和定义,但终究无法摆脱批发成本和业务类型的制约。
其次是自身的制约。民间资本对于通信市场业务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目前主要业务都是停留在传统业务如何包装和改造层面,虽然对于新业务模式的拓展有所尝试(如蜗牛在“免品牌”与自身游戏平台业务之间融合的积极探索),但深度和广度依然不足。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通信市场和互联网市场之间的界限将会进一步模糊。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在通信市场,乃至移动互联网市场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可以一次衍生出更多的价值模式。同时,随着国家和主管部委对通信市场的管制逐步市场化、宽松化,民间资本可运作的范围和空间会更大,例如采取各种横向、纵向、平台化的价值整合等,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和传统运营商截然不同的道路。
机会在整合与业务模式创新
民间资本在通信市场上要走出一条与传统运营商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将面临诸多的难题和挑战。笔者认为,民间资本要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和切入方向。
首先,民间资本不能固守传统业务运营。众所周知,业界、民间资本和用户关心的问题当中,包括了民间资本能否通过参股等方式直接参与基础运营商的网络和业务运营?虽然我国的通信行业市场化步伐在逐步加快,但不等于完全的市场化。通信行业在信息安全、通信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完全彻底的市场化,主管部委对基础运营商的管制和掌控力度或更加灵活而贴近市场、但不会由于民间资本的进入而削弱。民间资本在传统通信运营的价值链当中难以掌握关键地位,民间资本可以参与到基站、传输这样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营运中来,但对于交换、话务等核心业务还是难以涉足。因此,民间资本不能固守传统业务运营的范畴。但从目前工信部规定各虚拟运营商需从基础运营商租用网络设施的情况来看,还是难以打破这一框架。
其次是民间资本进入要放眼价值链整体,要整合与开创新的价值模式。传统运营商在多年的通信市场运营中形成了自身的许多规制,这些规制既有利于传统运营商这种超大型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但同时也使得传统运营商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以宽带业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例,目前工信部正加大力度推行“宽带中国”战略,但三大通信运营商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施工难、进场难、合作难等尴尬。这些尴尬固然与当前市场规范、管理不足有关,但也和三大通信运营商自身“船大难掉头”的特征有关。从宽带业务价值链的整体放眼,这些环节其实给民间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很大机遇。
最后民间资本无需拘泥于“通信”。一般意义上对于“通信”的定义,都是局限在基础通信业务之上。但由于基础通信业务的原始投入和运营维护成本高、价值可扩展空间受到新兴业务的挤压,因此近年来三大通信运营商在通信业务方面的综合表现可谓是逐年下滑。因此,通信运营商近年来已经开始反思传统业务运营式微所带来的压力,并且开始着手推动转型,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形势,探索从基础通信业务运营转向价值化平台运营。但是,这种价值化平台运营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也是新鲜事物,在人员队伍和平台搭建方面也缺乏经验和成功模式。因此,对于更加灵活的民间资本而言,通过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横向上可以从云体系的三层模式(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着手,纵向上可以从行业垂直的专业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着手,与通信运营商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跨行业、跨平台甚至跨终端的优势,而在这一片广阔天地当中,民间资本同样大有可为。